移动端

正在播放:中国教会历史之四 发展期

收藏 0 分类:中国教会历史 标签: 注意:同一部视频观看只扣一次金币,30天内重新观看不扣金币!

上传者:管理员

上传日期:2024-09-22

视频打赏
打赏加载....

该视频被 0 位网友打赏过,总额为 0 金币

第三章  发展期

 

主后1842至1900年,中国教会在这五十八年的时间里有发很好的发展。这段期间可分为两个阶段︰(一)五口通商时期,由1842年至1860年,共十八年。(二)内地传教时期,由1860年至1900年,共四十年。

 

第一节  五口通商时期(1842-1860年)

    五口通商时期是中国教会发展的开始,是颇令人兴奋的一个阶段。这时,中国政府开始允许英国,以及其他国家的人,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和广州,这五个港口居住、通商和传教。因此教会在推动福音工作方面,就获得了相当大的自由。很多差会也把握机会,纷纷派宣教士来中国传福音,并建立教会。在1842年至1860年,来中国的传教士共有二百人,分别来自二十个不同的差会。可惜在五口通商时期,爆发了鸦片战争,这件事件不但增加了中国人仇视外国人的心理,也引起中国同胞对基督教产生了很大的误会和成见。

一、鸦片战争(1840年)和南京条约

 

二、五口通商时期的宣教工作

(一)宣教的特色    

1、大量传教士的涌入︰

2、差会之间的初步合作︰

3、宣教重地的转移︰

(二)宣教工作情况

1、文字工作︰

2、信徒栽培工作︰

3、基督教印刷所的设立︰

4、教育工作︰

5、医疗工作:

  

 

第二节 太平天国与基督教

    

一. 太平天国(1851年)的经过和兴起

(一)满清政府的腐败。

(二)社会党派纷起。

(三)洪秀全个人的野心。

 

二. 洪秀全与太平天国的创立

(一)生平:

洪秀全(1814-1864)为广东花县客家人,自幼聪明,13岁时考取县童生,颇有才气,18岁设馆授徒。1833、1836年两度赴广州考秀才,均未考取。第二次应考回乡,路遇二传教士派发书籍,即得一册《劝世良言》。1837年第三次考试又榜上无名,即忧愤成祸,卧床不起,自称在那时期见到“异象”。据《天王本》记载,他病中的异象如下:这一天他因病在床上,忽然暴死,但心里却很明白。起初,似乎看见一条龙、一只虎和一只鸡一同走进房里。接着有一队人马,奏着各种音乐,后面跟着一顶彩轿,到了房门口,就有一个人上前请他上轿……坐了轿子,到了一所光明华丽的宫门口……许多男女,看见他到了,都向他鞠躬致敬。有一个老妪,引他到洁身池去沐浴。完毕,就有一队老者来引他到一间小室里,将他的肚子剖开,取出旧的心脏,重又安上新的心脏然后缝合起来,毫无痕迹。于是,他就……游览宫内。但见四面墙壁上刻满劝善的碑文。走到正殿上的时候,忽然看见庄严灿烂的宝座上,坐了一位黄发黑服的老人,招他上前,流着泪对他说道:“世界上的人类都是我所造成,衣食一切,莫不是我的赐给;但是人类不但不知报本,反而背弃我,而去亲近恶魔了。我希望你能够快去荡灭恶魔,扶持真理,使人类都能返本归元。”说完,又拿了一把宝刀,和一颗金印,送给他,算是要他去锄奸扶正的凭据。他也称这是神给他的异象。但洪秀全是否真是见到异象,那是需要很谨慎去思考。曾有历史教授分析,洪秀全当年的经历,不过是精神分裂状态,是他心理上极度失望和悲伤所引致的,另一些历史学者则认为“异象”只不过是他自己捏造出来的。

(二)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1843年第四次考试又落第。后偶然再读《劝世良言》,“恍悟”六年前梦境乃天父授命他代天行道。于是他与表史李敬方彼此施洗,又将家中孔子的牌位除去,又除去偶像及祖先牌位。接着洪秀全开始向家人、乡人、冯云山及洪仁玕传教,并著有政治宗教性的书籍,计有《百正歌》、《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和《原道觉世训》。也广收会员,著名的有萧朝贵、韦昌辉、杨秀清、石达开等入会。”拜上帝会”其实是以宗教来推动政治与社会文化的改革,它的组织制度是财产公有,并且是很军事化的,很快人数达到近万人。

(三)创立新天国。

洪秀全奠定了”拜上帝会”的基本力量后,在1851年正值咸丰元年于广州紫荆山创立新王朝“太平天国”。洪秀全自己被封为天王,当时有分封王: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为表弟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等。接着就加强经济、军事制度的设立。

(四)“太平天国”的法令新制。

太平天国拥有严紧的法令,①实行天历1852年起“实行天历”,废除旧时的选日子,定七日为一周;②“严禁恶习”,禁止裹足,禁赌、奸、烟;③推行乡治,每二十五家设礼拜堂一所,乡土官兼轮流主持主日崇拜,小孩每日上学;④颁新田制,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宣布男女平等,土地金钱皆为公有;⑤开科求贤,1853年,太平天国下诏开科,与以往的科举不同的是一为其中可以有女性考生,而且男女平等,其二试题来自圣经或天朝官书。

(五)太平天国的宗教思想。

太平天国所用的圣经有旧约六卷及全部新约。提倡“十款天条”(也就是圣经的十诫):第一条:崇拜皇上帝。第二条:不好拜邪神。第三条:不可妄题皇上帝之名。第四条:七日礼拜颂赞皇上帝。第五条:孝顺父母。第六条:不好杀人害人。第七条:不好奸邪淫乱。第八条:不好偷窃劫抢。第九条:不好讲谎话。第十条:不好起贪心。 

他们的宗教思想主要来自《劝世良言》。这书有约十万字,九卷长,共六十多篇短文,其中直抄马礼逊译本的《圣经》有廿六篇,三十五篇抄一段经文后加进中国的风俗人情加以阐发,其中为梁发自撰的学道经历。内容提到“原罪”。攻击儒、释道教的思想。认为儒教制造偶像而拜却未能考取功名得利。和尚不作善事而念经拜偶,哪能上西天极乐世界,而且佛祖是死了之人。道家奉事多种神像为成神仙,却未见人升天成仙。在太平天国中树立“神天上帝”的绝对权威。提出“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反复强调要穷人“安贫守分”。要求人们对统治阶级绝对服从。对“天国”的意义有二种解释:一指“天堂永乐之福,亲善人肉身死后,其灵魂享受之真福也”,二指“地上敬信教主耶稣众人聚集礼拜天上帝之公会也”。 

(六)洪秀全的神学理念。

1、洪秀全的宗教思想是带有传统的本土色彩。他常以中国历史上传统的资料说明敬拜上帝的意义。例如,在《原道醒世训》中,引用孔子《礼运》中描大同世界互敬互爱的理想境界来理解使徒行传中的“凡物公用”。

2、以中国的家庭制度比较上帝的教义。解释“三位一体”说圣子地位低于圣父,父子关系是严格限定的。认为有“天父”必有“天妈”,有“天兄”也应有“天嫂”,有“天父之女”也有“帝婿”。

3、基本上是采用中国传统社会的伦理道德唯则作为判别社会行为的标准。例如,《原道教世歌》中的六种”不正”:第一不正淫为首,人变为妖天最真,第二不正忤父母,这与中国传统思想的“万恶淫为首,百行孝为先”一样。

4、洪秀全对圣经有许多谬解。解释天父“耶和华”说天父姓耶,名和华。说亚伯拉罕姓亚伯,名拉罕。认麦基冼德是他自己。认为圣灵(神圣风)即东王杨秀清:“至圣灵,东王也,以神圣是上帝,风是东王。”

对基督的救恩不全了解,甚至遇凶或要事时还是行祭祀礼,将食物作为祭品,祭后吃掉。

(七)太平天国的衰败。

当时太平天国军曾北伐西征,但是兵力不足,加上清军重兵牵制,天国军队并没有占领太多地区。后来军队中内讧,北王韦昌辉杀东王杨秀清全家及党徒约二千人(有说三千人),加上“王朝”中各领袖生活腐化,十三年后“天国”就被满清政府消灭。

 

三. 太平天国与基督教的关系

(一)徒有宗教的外表。

(二)使中国人对基督教误解更深。

(三)吸引许多传教士向客家人传福音。

(四)因此让基督徒学了许多功课。

借着这太平天国的潮起潮落,让后来的基督教学习到许多功课︰

1、教会对任何涉及政治方面的活动,不可随便支援、帮助,需要看清楚一点,免得被利用。

2、自称有基督教外表的,不一定里面就是真正信主的基督徒。我们不能只凭人外表的言论和行动,就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基督徒。

 

思考问题:汤清博士在其《中国基督教百年史》151页)中指评说:”太平天国肖似基督教,实则鱼目混珠。”那太平天国怎样是“鱼目混珠”呢?

   

第三节  内地开放时期(1860-1900)

 

一. 内地开放时期的背景

(一)中国政治的内忧外患

(二)洋务运动的推行

 

二. 十九世纪西方和中国基督教的情况

(一)基督教在欧美的情况

(二)基督教在中国的情况

1、中国传道人的增加

2、“自立闽南大会”的成立

三.“内地开放期”外国传教士的工作

   

四. 内地开放期的宣教方法

(一)禁止缠足运动。

(二)禁烟运动。

(三)赈灾运动。

(四)文字工作

(五)传教士的教育工作

1、教会学校。

2、女子教育︰

1864年,教会学校的学生中只有百分之十三是女学生。1869年开始才开始发展,女学生的百分比数增加三倍。在出国留学生中,竟然有三位是女性,而且都是学医,在当时来说,是一个很惊人的突破。

3、盲人教育︰

英国宣教士莫菜,在1871年,将法国人布菜尔的盲人点字,加以改造,使适用于中国。1874年创办第一间盲人学校︰1887年又创办了聋哑学校。

(六)医疗卫生工作。

     1891年在广州创办了第一所痲疯病院;1898年在广州又成立了第一所疯人院。

     著名的医院有:广州的”溥济医院”、香港”雅丽氏医院”、汉口”仁济医院”、武昌”仁济医院”、杭州的”广济医院”(即为现在的浙江第二人民医院)、福州的”柴井医院”、苏州的”博济医院”等合英美教会共约五十余家。

医学译着由美国长老会牧师嘉约翰编有:《西医略释》、《眼科撮要》、《剧症全书》、《炎症》、《化学初皆》、《卫生新编》、《体用十章》等。英国伦敦教会牧师译着:《西医五种》、《全体新论》、《博物新编》、《内科新说》、《妇婴亲说》等。

更积极培养西医人才。嘉约翰倡办南华医学校,后又有香港华人西医书院。更送一批学生到英美学西医,如黄宽、石美玉等。

总而言之,这些工作的基本精神,是让中国人分享到耶稣基督的爱,从而考虑去接受耶稣基督。

 

五. 戴德生与内地会

    (一)戴德生的生平

    (二)内地会的创立

(三)戴德生的神学思想

     戴氏的神学思想可简列如下:

1、持定末世论(Eschatological Stand),认为人死的境况最重要,他说:”人不是在地狱的火中永远被烧,就是在天堂的祝福中永远喜乐。”

2、灵性重于物质,认为中国的需要实在属灵信仰方面,当灵性的问题解决了,其他需要也会迎刃而解。严格划分“神圣”和“世俗”的工作,认为“世俗”事物必须能使我们带人归主,才值一做。他说:”如果我们用医疗工作替代福音的传讲,或用学校教育代替圣灵的能力,都是极大的错误。如果我们的意志是人能借教育的过程,而非借着圣灵的再造,来改变归正,这将是极大的错误。”

3、强调祷告的功效。认为带人归主,帮助人接受基督得圣灵充满,祷告是最有效的工具。

(四)内地会的特点

1、内地会是一个没有宗派的宣教团体,所以他是没有限制和属于任何宗派的,只要是信仰纯正的基督徒,有宣教的负担,条件合适的人都可以加入内地会。

2、目标是将福音尽快传遍中国,每进入一省即建传教站,然后向四周府县扩展。

3、注重适应中国当地的文化和社会习俗,传教士要学习在生活、语言、起居和衣着上尽量中国化,与中国人打成一片。

4、传教不借政治势力而凭爱心,在教难中:("扬州教案"和"义和团运动")不要求英政府庇护,更拒绝人命赔偿。情愿用无价的生命来见证基督的爱和宽容。

5、着重宣教的心志多于其教育程度。内地会认为教育程度并不重要,只要在宣教心志上和其他方面符合做传教士的条件,内地会是会接纳的。但其中也有许多是受过高等教育,如︰“剑桥七杰”--著名的七位剑桥大学毕业生,便是内地会的传教士。

6、在经济上完全凭信心仰望神︰戴德生认为神的仆人当凭信心生活,不借贷、不募捐、完全仰赖神的供给。内地会每个月都等候神亲自感动弟兄姊妹奉献,每个月把收到的平分给传教士,这些就是传教士的工资。因此,内地会的传教士,每个月薪金都是不固定的,但他们都有坚定的信心,并能捱苦。

7、宣教最重要的使命,就是传福音,救灵魂。其他以文字、教育、医疗等方式去影响中国,均属次要。从1866年至1905年,这卅九年中,因内地会的福音工作而信主的人数有两万,而且都是很认真的信徒,这实在是一个很好的成绩。所以回顾历史,内地会对中国教会的影响是深远的。    

(五)戴德生成功的因素

1、环境的有利条件︰

2、戴德生的恩赐︰

3、戴德生单纯的信心︰

 

六. 李提摩太的宣教工作

(一)李提摩太的生平

    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在1845年出生于英国威尔斯省一浸信会执事的家庭,自小受宗教所熏陶。十三、四岁时,在威尔斯大兴奋与运动中决志信基督。后来就读师范学校,1865年进入浸信神学院选修神学。1868年在听了魁丽思夫人(Mrs. Grathan Guinness)演讲关于中国及印度福音工作的需要后受感动,立志赴华传道。1869年11月,在浸信宣道会(Baptist Missionary Society)的支援下来华,1870年2月到达上海,即转山东烟台,开始了在中国四十余年的宣教生涯。

(二)李提摩太的神学思想和宣教方式

 

戴德生和李提摩太是当时两位代表性的宣教士,他们也代表了宣教的两种思路和切入点,后人将这两种方式分别称之为“戴德生式”和“李提摩太式”。

戴德生式:以福音引人归信为主,以初等教育和医务为辅,而并不注重发展大规模的学校和医院。所办的学样久要是为供给信徒子女而设。再者他伞兵宣教士吃苦碉劳,甘冒生命危险。一旦受到迫害,并不向本国政府上诉要求保护,并且拒绝赔偿,以免增加中国人的误会和反感。因此对福音传扬相当迅速,但在上层社会没有大的影响。

李提摩太式:力求介绍西学、影响士大夫,并不惜与中国宗教、文化妥协。对当时的维新人物产生相当大影响,不过很遗憾的是没有带领他们归主。

 

第四节 中国官绅的反教与教案

 

一. 反教和教案

     据统计,由1840年鸦片战争到1900年义和团事变,全国大小教案共计约四百余起,大部分集中于19世纪60-90年代这三十年中。主要的有:

    1. 贵阳教案(1861)

    2. 南昌教案(1862、1906)

    3. 衡阳教案(1862)

    4. 重庆教案(1863、1883)

    5. 西阳教案(1865、1868)

    6. 台湾教案(1868)

    7. 扬州教案(1868、1891)

    8. 遵义教案(1869)

    9. 天津教案(1870)

   10. 黔江教案(1873)

   11. 延平教案(1874)

   12. 济南教案(1881)

   13. 芜湖教案(1891)

   14. 武穴教案(1891)

   15. 宜昌教案(1891)

   16. 古田教案(1895)

   17. 曹州教案(1897)

(一)杨州教案

(二)天津教案

   

二. 反教的原因

(一)基督教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冲突。

(二)还有一些人将传教士和他本国政府等同对待,这些国家的政府曾经侵略中国,传教士自然不受欢迎了。

(三)这段时期教会的见证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四)民族主义的刺激。

从1860至1899年间,共有三次的反教高潮:光绪十年(1884)有48宗,光绪廿一年(1895)有60宗,光绪廿四年(1898)有77宗。主要是受当时的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列强瓜分等事件的影响。

 

三. 、中国基督徒的自我体认

(一)教会信徒的质素

(二)基督徒信仰的体认

(三)训练中国传道人问题

(四)如何发展一个自立自养的教会

    


0 /300
全部评论(0)
  • 暂没评论~
更多

打赏排行


登录注册

立即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