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 日韩 国产 欧美 中文 VIP专区 御女 学生
上传
移动端
扫一扫,手机上浏览
上传者:管理员
上传日期:2024-10-02
该视频被 0 位网友打赏过,总额为 0 金币
第四章 全盛期(1900-1927)
从马礼逊来华开始,基督教在中国经历了一百年的努力,才看见广泛的果效。由1900年至1927年,信徒的数目由三万增至四十五万左右,增长了十五倍,中国教会的实力很明显地坚固起来。有关信徒增长的情况︰
1890年,信徒人数︰三万七千多人
1910年,信徒人数︰十六万七千多人
1920年,信徒人数︰三十六万六千多人
1928年,信徒人数︰四十四万六千多人
在1900年至1927年这27年之间,中国的教会是一个全盛期,有以下的现象:
教会的布道事工是非常鼎盛和兴旺
2、各地区开放
3、中国人开始改变对基督教的看法。
4、教会经历了”自立运动”。
5、教会与教会之间开始寻求“合一”和“合作”的途径。
为了详细地了解中国教会的“全盛期”,我们把“全盛期”再仔细分为前、中、后三期。
1、前期︰1900年至1911年,“辛亥革命”和民国建立之前。
2、中期︰1911年到1919年,巴黎和会和五四运动的日子,这是教会发展的黄金时期。基于满清政府下台,基督教在新的国家制度下得到合法的地位,教会事工更加兴旺。
3、后期︰1919年至1927年为止,教会面对思想的冲击,布道事工开始减少,但信徒人数仍在增加。
第一节 全盛期的前期
一、主要的历史事件
(一)甲午战争︰
(二)庚子之乱(义和团运动)︰
1、庚子之乱的发展
1898-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起源于山东,原为类似于“白莲教”之类的组织,早在雍正年间就有,一直以来为清政府所禁止。光绪年间,此拳众活动猖獗,当时的巡抚李秉衡设法招安,将义和拳归入乡团,名为义和团。
他们传拳法,并焚香念咒,声称“刀枪不入”,虽手无寸铁,亦能破坚攻敌。又有“红灯照”,都是十余岁的幼女,身着红衫红裤,一手持红灯,一手持红巾,传言能飞行空际。随意纵火,协同义和拳,剪灭洋人。拳匪称她为大师姐二师姐,到处鼓煽,劝人习拳,以扶清灭洋为鼓煽的理由。称呼洋人为大毛子,呼教民为二毛子,其他通洋语用洋货的,呼为三毛子四毛子。
1898年,山东冠县义和拳在赵三多的领导下,攻打当地教堂,并杀了其中的宣教士,揭开了义和团运动的序幕。由于当时巡抚的支持,义和团的拳众气焰愈张,次年,朱红灯在山东平原县再次揭竿而起,到处毁教堂、杀教民,并迅速蔓延至直隶,且盛于山西。当传至山西时,在号称“山西屠夫”的巡抚毓贤全力补杀之下,各差会在山西的宣教士及他们的家人,非死即逃的无一幸免。在朔平(今右玉)、太原、大同、太古、汾阳等地,都发生规模较大的屠杀,其中又以省会太原(七月9日)最为严重,在毓贤亲自监督甚至动手之下,一共杀死四十五名洋人,其中属基督教者33人,属天教者12人。
1900年夏,义和团北上,以洋人最集中的北京天津两地为目标,五月初一日,拳匪进袭长辛店芦沟桥车站,放火焚烧,截断电线,京城戒严。从此连日焚烧丰台京津芦保等车站,一路拆毁铁路桥梁,至十一日,京中官员眷纷纷逃难。义和团在京城到处焚毁教堂,屠杀教民,京师大乱。京城内外,所烧毁的西人住宅,统共有三十四所,教堂十八所,男学堂十二所,女学堂十一所,传道学堂四所,施药局十二所,医院八所,印刷所三处,盲目学堂一所,天主堂二所。杀死的人不计其数,端刚等下令围攻使馆。由于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慈禧太后想利用义和团对抗西方国家,因此清政府默许义和团为合法团体。甚至在六月中旬,慈禧太后曾公开向各国宣战,并命令清军协助义和团围攻使馆。
2、庚子之乱的影响
1900年6月,由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八国组成一支二万人的军队,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攻。八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紫禁城内设立联军统帅部。慈禧太后带光绪帝和亲信王公大臣仓皇逃走。在逃亡途中,她下令清军对义和团斩杀不留。在清军与八国联军的夹攻之下,义和团运动被完全消灭。而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所带来的破坏并不亚于义和团,所到之处,抢劫财物、杀人放火,实在令人痛心。
1901年九月,清政府同八国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偿清,本息共九亿八千万两;惩办在义和团运动中的激进人士……等。
庚子之乱带给教会的严重后果是史无前例的,教会蒙受极大的痛苦和损失。可是八国联军的报复行动,更惨不忍睹,这绝对不是基督徒所愿意看到的结局。义和团运动中带给教会产业的损失不计其数,而且被杀天主教主教5人,教士48人,教友18000人,新教(更正教)教士188人,教友5000人。在劫难中损失最惨重的是内地会的教会,殉道人员占总数的1/3,但戴德生仍主张将中国赔偿款项用在中国上,作为办教育的经费和留学生基金。在宣教士的努力下,李提摩太在山东首先以赔款创办“山西大学”,美国则主张退还赔款,并用部分赔款创办了“清华大学”,各国亦多效法。中国文人“胡适”就是用这些基金去留学的。由于庚子之乱,慈禧及老臣子们不得不进行一些变法措施,于是在1905年兴起了一场立宪运动。
3、庚子之乱的原因
1)仇外反教情绪高涨。
当时天主教在山东的发展急速,有教徒约8万人。另外,在1888年,德国取得了山东的保护权,教会因此获得许多教权和方便,传教士自由出入并拥有许多田产,在社会上也拥有好大的权柄,人民觉得连中国人的官府也受了挟制。民间乡团组织的发展及反洋教情绪。当时有一些乡团与白莲教合成会流,在社会中的声势越来越大。白莲教一向都仇视外国人。义和团团员更扬言“不穿洋布,不用洋火,诚心用功,可避刀剑,可避枪炮,...兴大清,灭洋教。”
2)华北的社会经济危机。
当时中国正连连遭受天灾。1889-1898年十年间,华北境内的黄河几乎年年决口,田舍淹没,人畜死亡。1899年又久旱不雨。甲午战争后也带来许多社会经济危机。政府财政拮据并连年战乱,宫廷挥霍,河工账济,举办新政,以及对外赔款。造成政府甚至入不敷出,百姓负担加重。
3)清廷处理失当。
清廷对教案的处理不得人心,如在巨野(曹州)教案中,革职了鲁人认为官廉正的巡抚李秉衡,又判民众二人死刑,三人判徒刑,大笔赔款。
4)本土宗教情结爆发:
从一份当时流行的传单来看,其中充分流露出其无知与迷信的色彩。传单的开头几句是:
神助拳 义和团 只因鬼子闹中原 ;
劝奉教 自信天 不信神 忘祖先 ;
男无伦 女行奸 鬼孩俱是子母产 ;
如不信 仔细观 鬼子眼珠俱发蓝 ;
天无雨 地干旱 全是教堂止住天 。
蓝色的眼珠竟然也成为宣教士的罪名,干旱的天气竟然也归咎于教堂的建立,类似这样的控诉岂不叫人啼笑皆非?
而义和团的另一则咒语更显明了当时宗教情结的流露:
天灵灵,地灵灵,奉请祖师来显灵,
一请唐僧猪八戒,二请沙僧孙悟空,
三请二郎来显圣,四请马超黄汉升,
五请济颠我佛祖,六请江湖柳树精,
七请飞标黄三太,八请前朝冷如冰,
九请华伦来治病,十请托塔天王、金吒、木吒、哪吒三太子,
率领天上十万种兵。
4、庚子之乱的积极意义(从教会的角度来看)
1)教会的内部因此经过了一场清理,原先在教会中“吃教”的人和其它信仰不真诚的人自动被清除
2)教会的外在形象之改变。在庚子之乱中,信徒在逼迫面前的坚忍博得教外人士的尊重。
3)信徒更加注重信仰与文化方面的关系。更多的人开始思考中国教会的本色化建设。
4)传教策略的调整;一方面传教士在传教时,更加关注与中国文化的关连;另一方面,不再随便为信徒的诉讼随便出庭;再者,对于政治事件也愈划清关系;对内也进一步加强对信徒素质的培养。
(三)科举制度的废除
二、全盛期前期教会的兴旺
从1901年庚子之乱后,教会进入了“黄金时期”,原因可分教会以内和教会以外两方面来分析。
教会以外的原因
(二)教会内的动力
三、基督教青年会的成立及其发展
基督教青年会的口号是”在我们这一代将福音传遍天下”。
当时,在美国的“学生志愿国外传教运动”中,有大批学生到中国传教。
四、百年大会
1907年,是基督教第一个宣教士马礼逊来华100周年,在华各宗派各差会于4月25日至5月7日,在上海召开第三届传教士大会——百年大会(前两届分别于1877、1890年召开)。会议的主题:如何能够建立一个名符其实的中国教会。重要目的在于讨论百年来在中国宣教的得失,提出更适合中国社会的传教方针。当时,在华宣教士的总数已达3833人,与17年第二次大会相比,增加了3倍多。这次大会的出席者共1179人。
第二节 全盛期的中期
全盛期中期的时间从1911-1919年,从国家的政治角度来看正值民国时期。
一、孙中山先生与中华民国
二、民国时期的教会情况
(一)教育事工
(二)教会的医疗卫生事工
(三)教会的文字出版事业
(四)社会服务
(五)布道情况
(六)全国性的调查
(七)中文和合译本
十九世纪中,传教士醒觉到用白话文来翻译圣经,才能使广大群众看得懂。当时不少传教士自行翻译,因而造成互相不一致的现象。1890年召开全国大会时,才正式决议翻译全国性的标准圣经。翻译工作由1890年开始,直到1919年才告完成,足足用了廿七年时间。
感谢神!神实在爱我们,爱中国教会,爱中国同胞,神为教会预备了苦难的管教,也安排蓬勃传福音的机会。
第三节 全盛期后期
在这一时期(1919-1927),虽然教会的布道事工受到影响,不过感谢神,教会仍在增长。外来的压力并没有削减教会的潜质,这是教会全盛期的后期。教会可说是在“逆流”和“风暴”中继续增长。
战祸
二、反教思潮的背景
当时的反教有三个重要的背景:
(一)为北京大学中有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的讨论;
(二)世界上学术界受“进化论”影响的增加,开始反对教会的信仰。
(三)民族主义的高涨,1919年的五四运动就是基于欧战结束的巴黎和会。
三、 非基运动及其言论的攻击
(一)非基督教同盟会成立
(二)非基运动对宗教信仰的指控
非基督运动不只是专专针对基督教,也针对一般的宗教提出指控。
1、宗教是迷信、反科学、反理性、反知识的。
2、宗教只顾来生,逃避现实,削弱人改变现实的能力。
3、宗教具有高度的排他性,束缚人们的思想,阻碍人接受新知,积极进取。
4、宗教是过时的产物,在现代社会无存在的功能。
可见这些指控都是一些受欧美科学主义影响的人常作出的指控。
(三)对基督教的指控。
1、从基督教的来源看,是骑在帝国主义的枪炮上进入中国的,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2、从基督教在中国的存在来看,认为是仗着不平等条约的保护的宗教。也认为差会大办福利事业,如学校,医院等,吸引广大群众,是收买人心,使国人有上帝思想,削弱了国家精神。
3、基督教的排他性特别厉害,妨碍国人的团结。
四、教会对非基运动的回应
1、辩驳
2、反省
对于“基督教在中国人的生活上占有何种角色与功能”此问题,可以再细分为以下三方面,以待基督徒作答:
1)教会与社会的关系:
2)教会与国家的关系:
3)本色化的问题:
3、本色化运动
五、教会在反教浪潮中的兴盛
(一)布道家宋尚节
(二)奋兴家倪柝声
(三)解经家贾玉铭
宋尚节、倪柝声、贾玉铭,虽然各自都有缺点,但神却用他们来完成神的心意,使中国教会复兴,得救人数增加。
主日信息—应当自洁的时代
主日信息—耶稣赐下平安
一天一卷新约—罗马书简述
一天一卷新约——约翰叁书
一天一卷—耶利米书详解
一天一卷—以赛亚书详解
第四章 全盛期(1900-1927)
从马礼逊来华开始,基督教在中国经历了一百年的努力,才看见广泛的果效。由1900年至1927年,信徒的数目由三万增至四十五万左右,增长了十五倍,中国教会的实力很明显地坚固起来。有关信徒增长的情况︰
1890年,信徒人数︰三万七千多人
1910年,信徒人数︰十六万七千多人
1920年,信徒人数︰三十六万六千多人
1928年,信徒人数︰四十四万六千多人
在1900年至1927年这27年之间,中国的教会是一个全盛期,有以下的现象:
教会的布道事工是非常鼎盛和兴旺
2、各地区开放
3、中国人开始改变对基督教的看法。
4、教会经历了”自立运动”。
5、教会与教会之间开始寻求“合一”和“合作”的途径。
为了详细地了解中国教会的“全盛期”,我们把“全盛期”再仔细分为前、中、后三期。
1、前期︰1900年至1911年,“辛亥革命”和民国建立之前。
2、中期︰1911年到1919年,巴黎和会和五四运动的日子,这是教会发展的黄金时期。基于满清政府下台,基督教在新的国家制度下得到合法的地位,教会事工更加兴旺。
3、后期︰1919年至1927年为止,教会面对思想的冲击,布道事工开始减少,但信徒人数仍在增加。
第一节 全盛期的前期
一、主要的历史事件
(一)甲午战争︰
(二)庚子之乱(义和团运动)︰
1、庚子之乱的发展
1898-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起源于山东,原为类似于“白莲教”之类的组织,早在雍正年间就有,一直以来为清政府所禁止。光绪年间,此拳众活动猖獗,当时的巡抚李秉衡设法招安,将义和拳归入乡团,名为义和团。
他们传拳法,并焚香念咒,声称“刀枪不入”,虽手无寸铁,亦能破坚攻敌。又有“红灯照”,都是十余岁的幼女,身着红衫红裤,一手持红灯,一手持红巾,传言能飞行空际。随意纵火,协同义和拳,剪灭洋人。拳匪称她为大师姐二师姐,到处鼓煽,劝人习拳,以扶清灭洋为鼓煽的理由。称呼洋人为大毛子,呼教民为二毛子,其他通洋语用洋货的,呼为三毛子四毛子。
1898年,山东冠县义和拳在赵三多的领导下,攻打当地教堂,并杀了其中的宣教士,揭开了义和团运动的序幕。由于当时巡抚的支持,义和团的拳众气焰愈张,次年,朱红灯在山东平原县再次揭竿而起,到处毁教堂、杀教民,并迅速蔓延至直隶,且盛于山西。当传至山西时,在号称“山西屠夫”的巡抚毓贤全力补杀之下,各差会在山西的宣教士及他们的家人,非死即逃的无一幸免。在朔平(今右玉)、太原、大同、太古、汾阳等地,都发生规模较大的屠杀,其中又以省会太原(七月9日)最为严重,在毓贤亲自监督甚至动手之下,一共杀死四十五名洋人,其中属基督教者33人,属天教者12人。
1900年夏,义和团北上,以洋人最集中的北京天津两地为目标,五月初一日,拳匪进袭长辛店芦沟桥车站,放火焚烧,截断电线,京城戒严。从此连日焚烧丰台京津芦保等车站,一路拆毁铁路桥梁,至十一日,京中官员眷纷纷逃难。义和团在京城到处焚毁教堂,屠杀教民,京师大乱。京城内外,所烧毁的西人住宅,统共有三十四所,教堂十八所,男学堂十二所,女学堂十一所,传道学堂四所,施药局十二所,医院八所,印刷所三处,盲目学堂一所,天主堂二所。杀死的人不计其数,端刚等下令围攻使馆。由于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慈禧太后想利用义和团对抗西方国家,因此清政府默许义和团为合法团体。甚至在六月中旬,慈禧太后曾公开向各国宣战,并命令清军协助义和团围攻使馆。
2、庚子之乱的影响
1900年6月,由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八国组成一支二万人的军队,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攻。八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紫禁城内设立联军统帅部。慈禧太后带光绪帝和亲信王公大臣仓皇逃走。在逃亡途中,她下令清军对义和团斩杀不留。在清军与八国联军的夹攻之下,义和团运动被完全消灭。而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所带来的破坏并不亚于义和团,所到之处,抢劫财物、杀人放火,实在令人痛心。
1901年九月,清政府同八国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偿清,本息共九亿八千万两;惩办在义和团运动中的激进人士……等。
庚子之乱带给教会的严重后果是史无前例的,教会蒙受极大的痛苦和损失。可是八国联军的报复行动,更惨不忍睹,这绝对不是基督徒所愿意看到的结局。义和团运动中带给教会产业的损失不计其数,而且被杀天主教主教5人,教士48人,教友18000人,新教(更正教)教士188人,教友5000人。在劫难中损失最惨重的是内地会的教会,殉道人员占总数的1/3,但戴德生仍主张将中国赔偿款项用在中国上,作为办教育的经费和留学生基金。在宣教士的努力下,李提摩太在山东首先以赔款创办“山西大学”,美国则主张退还赔款,并用部分赔款创办了“清华大学”,各国亦多效法。中国文人“胡适”就是用这些基金去留学的。由于庚子之乱,慈禧及老臣子们不得不进行一些变法措施,于是在1905年兴起了一场立宪运动。
3、庚子之乱的原因
1)仇外反教情绪高涨。
当时天主教在山东的发展急速,有教徒约8万人。另外,在1888年,德国取得了山东的保护权,教会因此获得许多教权和方便,传教士自由出入并拥有许多田产,在社会上也拥有好大的权柄,人民觉得连中国人的官府也受了挟制。民间乡团组织的发展及反洋教情绪。当时有一些乡团与白莲教合成会流,在社会中的声势越来越大。白莲教一向都仇视外国人。义和团团员更扬言“不穿洋布,不用洋火,诚心用功,可避刀剑,可避枪炮,...兴大清,灭洋教。”
2)华北的社会经济危机。
当时中国正连连遭受天灾。1889-1898年十年间,华北境内的黄河几乎年年决口,田舍淹没,人畜死亡。1899年又久旱不雨。甲午战争后也带来许多社会经济危机。政府财政拮据并连年战乱,宫廷挥霍,河工账济,举办新政,以及对外赔款。造成政府甚至入不敷出,百姓负担加重。
3)清廷处理失当。
清廷对教案的处理不得人心,如在巨野(曹州)教案中,革职了鲁人认为官廉正的巡抚李秉衡,又判民众二人死刑,三人判徒刑,大笔赔款。
4)本土宗教情结爆发:
从一份当时流行的传单来看,其中充分流露出其无知与迷信的色彩。传单的开头几句是:
神助拳 义和团 只因鬼子闹中原 ;
劝奉教 自信天 不信神 忘祖先 ;
男无伦 女行奸 鬼孩俱是子母产 ;
如不信 仔细观 鬼子眼珠俱发蓝 ;
天无雨 地干旱 全是教堂止住天 。
蓝色的眼珠竟然也成为宣教士的罪名,干旱的天气竟然也归咎于教堂的建立,类似这样的控诉岂不叫人啼笑皆非?
而义和团的另一则咒语更显明了当时宗教情结的流露:
天灵灵,地灵灵,奉请祖师来显灵,
一请唐僧猪八戒,二请沙僧孙悟空,
三请二郎来显圣,四请马超黄汉升,
五请济颠我佛祖,六请江湖柳树精,
七请飞标黄三太,八请前朝冷如冰,
九请华伦来治病,十请托塔天王、金吒、木吒、哪吒三太子,
率领天上十万种兵。
4、庚子之乱的积极意义(从教会的角度来看)
1)教会的内部因此经过了一场清理,原先在教会中“吃教”的人和其它信仰不真诚的人自动被清除
2)教会的外在形象之改变。在庚子之乱中,信徒在逼迫面前的坚忍博得教外人士的尊重。
3)信徒更加注重信仰与文化方面的关系。更多的人开始思考中国教会的本色化建设。
4)传教策略的调整;一方面传教士在传教时,更加关注与中国文化的关连;另一方面,不再随便为信徒的诉讼随便出庭;再者,对于政治事件也愈划清关系;对内也进一步加强对信徒素质的培养。
(三)科举制度的废除
二、全盛期前期教会的兴旺
从1901年庚子之乱后,教会进入了“黄金时期”,原因可分教会以内和教会以外两方面来分析。
教会以外的原因
(二)教会内的动力
三、基督教青年会的成立及其发展
基督教青年会的口号是”在我们这一代将福音传遍天下”。
当时,在美国的“学生志愿国外传教运动”中,有大批学生到中国传教。
四、百年大会
1907年,是基督教第一个宣教士马礼逊来华100周年,在华各宗派各差会于4月25日至5月7日,在上海召开第三届传教士大会——百年大会(前两届分别于1877、1890年召开)。会议的主题:如何能够建立一个名符其实的中国教会。重要目的在于讨论百年来在中国宣教的得失,提出更适合中国社会的传教方针。当时,在华宣教士的总数已达3833人,与17年第二次大会相比,增加了3倍多。这次大会的出席者共1179人。
第二节 全盛期的中期
全盛期中期的时间从1911-1919年,从国家的政治角度来看正值民国时期。
一、孙中山先生与中华民国
二、民国时期的教会情况
(一)教育事工
(二)教会的医疗卫生事工
(三)教会的文字出版事业
(四)社会服务
(五)布道情况
(六)全国性的调查
(七)中文和合译本
十九世纪中,传教士醒觉到用白话文来翻译圣经,才能使广大群众看得懂。当时不少传教士自行翻译,因而造成互相不一致的现象。1890年召开全国大会时,才正式决议翻译全国性的标准圣经。翻译工作由1890年开始,直到1919年才告完成,足足用了廿七年时间。
感谢神!神实在爱我们,爱中国教会,爱中国同胞,神为教会预备了苦难的管教,也安排蓬勃传福音的机会。
第三节 全盛期后期
在这一时期(1919-1927),虽然教会的布道事工受到影响,不过感谢神,教会仍在增长。外来的压力并没有削减教会的潜质,这是教会全盛期的后期。教会可说是在“逆流”和“风暴”中继续增长。
战祸
二、反教思潮的背景
当时的反教有三个重要的背景:
(一)为北京大学中有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的讨论;
(二)世界上学术界受“进化论”影响的增加,开始反对教会的信仰。
(三)民族主义的高涨,1919年的五四运动就是基于欧战结束的巴黎和会。
三、 非基运动及其言论的攻击
(一)非基督教同盟会成立
(二)非基运动对宗教信仰的指控
非基督运动不只是专专针对基督教,也针对一般的宗教提出指控。
1、宗教是迷信、反科学、反理性、反知识的。
2、宗教只顾来生,逃避现实,削弱人改变现实的能力。
3、宗教具有高度的排他性,束缚人们的思想,阻碍人接受新知,积极进取。
4、宗教是过时的产物,在现代社会无存在的功能。
可见这些指控都是一些受欧美科学主义影响的人常作出的指控。
(三)对基督教的指控。
1、从基督教的来源看,是骑在帝国主义的枪炮上进入中国的,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2、从基督教在中国的存在来看,认为是仗着不平等条约的保护的宗教。也认为差会大办福利事业,如学校,医院等,吸引广大群众,是收买人心,使国人有上帝思想,削弱了国家精神。
3、基督教的排他性特别厉害,妨碍国人的团结。
四、教会对非基运动的回应
1、辩驳
2、反省
对于“基督教在中国人的生活上占有何种角色与功能”此问题,可以再细分为以下三方面,以待基督徒作答:
1)教会与社会的关系:
2)教会与国家的关系:
3)本色化的问题:
3、本色化运动
五、教会在反教浪潮中的兴盛
(一)布道家宋尚节
(二)奋兴家倪柝声
(三)解经家贾玉铭
宋尚节、倪柝声、贾玉铭,虽然各自都有缺点,但神却用他们来完成神的心意,使中国教会复兴,得救人数增加。
热门视频
主日信息—应当自洁的时代
主日信息—耶稣赐下平安
一天一卷新约—罗马书简述
一天一卷新约——约翰叁书
一天一卷—耶利米书详解
一天一卷—以赛亚书详解
打赏排行